唤醒学生内驱力,争做学生引路人-徐慧峰
唤醒学生内驱力,争做学生引路人
徐慧峰
在教育的旅途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内驱力的唤醒者和引路人。前些时日,偶遇我初中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我们促膝长谈:说上学时候的趣事,谈论现在教育形式,请教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回家后我就思考:我老师身上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德,让我敞开心扉交流和探讨,又影响我一生呢?我又应该怎么做一个影响学生一辈子的老师呢?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要想做好学习这一件事情,尤其是超然学子,起点低基础薄弱,只有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会变被动为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现学习的乐趣
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例如,物理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理现象的魅力;历史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历史故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还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乐趣,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陈杲,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他的成就背后,是父亲陈钱林倡导的自律、自学、自立的教育理念。陈杲 12 岁读高中,14 岁读大学,18 岁赴美读博士,23 岁做博士后,26 岁成为教授,攻克了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他的故事启发我们:自主学习,最有效的一条捷径就是发现学习的乐趣。当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再困难的问题都会变成令人兴奋的挑战!阶段性成功之后获得的成就感会让学生进入到一次一次的良性循环中,激励学生上进。
二、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灵活多样。可以借助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集体意识。曾经在新闻中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实施了一种“4+1”谈心谈话模式,即教师每周与学生进行四次集体谈话和一次个别谈话,以搭建沟通的“心”桥梁。这种模式体现了从重视教到重视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超然复读部也制定了重本边缘生进行双项交流,从学习方面和学生心理心态上拉动学生的发展,彰显了教学本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更有序、更高效、更精彩、更充满活力与朝气。
三、设定目标和期望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是引导学生前进的灯塔。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既不能过高,让学生感到遥不可及,也不能过低,导致学生缺乏挑战性。目标的设定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也要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成。期望的传达则需要教师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可以在教室布置注重色彩搭配和空间利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定期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能力。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探究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和工作坊,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定期组织学习竞赛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与展示中增强自信,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持续进步提供动力。
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需要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自主学习,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最后,我想说的是,做学生的引路人不仅仅是一项职责,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