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孩子的明天
2015-05-22
2015年5月22日,随着一首歌曲的响起,超然中学《第一期家长幸福课堂》开始了。“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伴随着一首舒缓的《心灵的河》,5位学生正投入地表演着优雅的手语舞。他们的面前,9位家长肩并肩席地围坐,和沈红玲主任一起欣赏着手语舞,为他们鼓掌。他们身后,一位男生在电脑前小心地调节着音乐,一位女生在认真默读着接下来的主持词。
这温馨有爱的画面,来自于超然中学心灵家园举办的《家长幸福课堂》。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上,沈红玲主任和家长及孩子们聚在一起,谈教育,谈幸福,分享爱。通过手语舞、给父母写信、向父母赠送礼物、为父母唱歌、为父母穿鞋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之间克服了羞涩,直接公开地表达了对彼此的爱,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这场手语舞的准备过程中,一名女学生带着脚伤坚持了下来。因为怕妈妈担心,所以她没有告诉妈妈。当得知这一情况时,她的母亲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说女儿长大了,懂得心疼妈妈了。
随后的活动中,家长向沈主任倾诉了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沈主任一一做了耐心解答。课堂氛围温馨融洽。
幸福的基础是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爱的文化。对于什么是幸福,人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央视的采访中,有人说“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林清玄《幸福的开关》里觉得幸福有时很简单,夏天喝到汽水就很幸福。
这次家长幸福课堂上,大家也谈到了幸福。沈主任结合自己童年的经历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感受说道:“幸福的基础是爱。爱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与,还要关怀孩子的心灵。”也正是基于此,超然中学成立了心灵家园。沈红玲主任运用心理学知识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并用自己所熟知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心灵家园的书桌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弟子规易解》《正蒙宝典》《刘有生演讲》《彭鑫博士演讲:仁义礼智信》《家长学校课程系列之传统文化教育》等国学读物。很多学生和老师读了这些书并写了读后感。在关注孩子心灵方面,学校已经向专业化迈进。
但是,学校深知只靠老师来培养孩子是不够的。学校向参加幸福课堂的家长赠送了《家和万事兴》,建议家长也学习传统文化,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优秀传统文化是爱的文化,比如“孝”本身就是一种爱。“家长应通过对‘孝’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品德,让孩子成长为志向远大、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孝敬父母的大气宽容之人。”在超然中学的“家长幸福课堂”上,家长就可以学习传统文化,走进孩子心灵。在这里,家长听到了沈红玲主任关于孩子的深度报告,了解了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对以后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大有裨益。
爱孩子,首先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理解和尊重”是超然中学心灵家园倡导的重要理念。这次 “家长幸福课堂”就没有黑板,没有教科书,没有正式授课,只是坐在一起谈心交流,大家是平等的。成人之间需要平等,成人和孩子之间也要有平等。沈红玲主任认为,“要让孩子感受到爱,首先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理解和尊重孩子,这样才会知道孩子的小秘密,而不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机会。”她向在座家长讲了一个案例。有一位学生上课老是走神。沈老师和他交流后得知他平时太想念奶奶了,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在得知他的这个心思后,家长、学校就可以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比如家长可以更孝顺孩子的奶奶,让学生放心;学校可以将周末大休适当延长,让孩子有时间多和爷爷奶奶交流。这无形中就会促进孩子的学习。
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我们的影子。”沈老师说道,“当我们向孩子发脾气时,要反观自身,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十五六岁时是什么样子?可能比我们的孩子还要叛逆。”孩子继承了父母的秉性,还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要让孩子孝顺、有爱心,家长自身首先要孝敬父母、有爱心。“自己做好了,孩子就好管了。”这让人想起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让学生学好,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爱的本质是无私奉献,这次活动中,学校董事长本来只参与致辞环节,但因被课堂氛围感染,他和家长们畅谈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需要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才离席。活动筹备过程中,学校领导周密调度,级部办、管理处、班主任通力协作,使得活动如期顺利举行,可见学校对这次活动的重视。重视的背后,是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爱。
随着交谈的深入,大家对如何爱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授课即将结束时,沈红玲主任引用了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的一个句子,“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在你面前我是谁。”她说,我爱自己的孩子,不是因为他听我的话,而是因为我是他的妈妈。因为有了孩子,母亲的爱才被成就。所以,爱的本质是无私奉献,无私奉献也是爱的价值所在。“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爱孩子,用爱托起孩子的明天。”最后,大家一起合唱了《爱的奉献》,结束了2个小时的活动,并合影留念。
发布: 沈红玲 校对:沈红玲 审核 :高秀琴